一、中国沼气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沼气建设起步于20世纪七十年代,已有30多年的发展史,经历了三个阶段,步入了新的发展局面。 
图一  中国农户沼气池历年发展态势 
1973年--1983年:仓促发展与回落 
1984年--1991年:调整与重视科技 
1992年--1998年:回升与效益凸现 
1999年至今:全面提升与快速发展 
     第一阶段是1973年到1983年的10年间,为高速发展与回落阶段,政府急于为解决农民生活燃料严重短缺而在全国推广沼气,1976年形成了全国性的高潮,当年统计推广256.7万户。终因仓促上马、急于求成,缺乏坚实成熟的技术基础和支持,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数量上的高速发展,而紧跟着的大回落阶段,从1976年的700多万户回落到1982年的400万户。 
     第二阶段是1984年到1991年的8年间,为调整阶段。此阶段注重沼气技术系统的科研,修理病态池,放慢发展速度,8年间新增池扣去报废池仅累计增加82.7万户,平均每年增加10万多户。 
     第三阶段是1992年至1998年,为回升发展阶段。由于第二阶段科研与示范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如户用高效沼气池技术、南方恭城模式、北方“四位一体”模式等沼气与生态建设等有机结合,沼气建设综合效益日益明显,有回升发展,每年建池在50万户左右。 
      从1999年起农业部总结了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西北“五配套”等卓有成效的沼气能源生态建设经验,提出了“能源环保工程”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并于2001年和2002两年争取到小型公益农村沼气项目每年补助1亿元的支持,2002年农村基建2亿元支持,并于2003年得到农村基础设施国债资金10亿元的支持,使中国沼气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每年新建沼气池加速发展到2003年的210万户,即2003年新发展的农户沼气池为上个世纪中期每年新增50万户的四倍多,2003年沼气池保有量为1288.9万户,是1996年保有量602万户的翻一番多,2003年总产沼气量达45.8亿立方米,沼气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表一  1996年--2003年农户沼气发展情况表 
| 
 年份  | 
 当年新建 
(万户)  | 
 年末累计实有数(万户)  | 
 本年利用数量 
(万户)  | 
 总产气量 
(亿立方米)  | 
 综合利用户数 
(万户)  |  
| 
 1996  | 
 48.3986  | 
 602.1223  | 
 517.8500  | 
 16.3  | 
 316.5593  |  
| 
 1997  | 
 56.4917  | 
 638.2137  | 
 571.6652  | 
 17.7  | 
 345.8464  |  
| 
 1998  | 
 77.1792  | 
 688.7640  | 
 601.7814  | 
 19.8  | 
 338.9597  |  
| 
 1999  | 
 90.0860  | 
 763.4709  | 
 673.5274  | 
 22.5  | 
 384.5852  |  
| 
 2000  | 
 103.9698  | 
 848.1039  | 
 763.7069  | 
 25.9  | 
 436.0708  |  
| 
 2001  | 
 127.4034  | 
 956.7934  | 
 857.3760  | 
 29.8  | 
 529.9194  |  
| 
 2002  | 
 178.5338  | 
 1109.9925  | 
 1023.7026  | 
 37.0  | 
 614.8497  |  
| 
 2003  | 
 210.0684  | 
 1288.9899  | 
 1207.9346  | 
 45.8  | 
 784.2532  |   
     2003年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2355处,为1996年592处的四倍,其中处理农业有机废物2124处,处理工业有机废物231处。年产沼气1.84亿立方米。 
表二  大中型沼气工程情况 
| 
 年份  | 
 运行数量 
(处)  | 
 其中(处)  | 
 年产沼气量       (亿立方米)  |  
| 
 工业  | 
 农业  |  
| 
 1996  | 
 592  | 
 132  | 
 460  | 
 1.056  |  
| 
 1997  | 
 703  | 
 172  | 
 531  | 
 1.323  |  
| 
 1998  | 
 748  | 
 175  | 
 573  | 
 1.04  |  
| 
 1999  | 
 959  | 
 213  | 
 746  | 
 1.198  |  
| 
 2000  | 
 1042  | 
 187  | 
 855  | 
 1.2336  |  
| 
 2001  | 
 1359  | 
 188  | 
 1171  | 
 1.69  |  
| 
 2002  | 
 1560  | 
 209  | 
 1351  | 
 1.84  |  
| 
 2003  | 
 2355  | 
 231  | 
 2124  | 
 1.84  |   
  
    2003年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发展到13.1万处,比1996年增长二倍,年处理公厕、医院、居民楼及其他排放生活污水4.6亿吨。 
  
表三  1996年--2003年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情况 
  
| 
 年份  | 
 总     计  | 
 其         中  |  
| 
 池数 
(万处)  | 
 处理量 
(万吨)  | 
 公厕 
(处)  | 
 医院 
(处)  | 
 居民楼 
(处)  | 
 其他 
(处)  |  
| 
 1996  | 
 3.8236  | 
 16025  | 
    | 
    | 
    | 
    |  
| 
 1997  | 
 4.3784  | 
 18404  | 
 1679  | 
 472  | 
 38548  | 
 3085  |  
| 
 1998  | 
 4.9322  | 
 20808  | 
 2414  | 
 636  | 
 44306  | 
 1966  |  
| 
 1999  | 
 7.8870  | 
 23763  | 
 3135  | 
 991  | 
 69710  | 
 5034  |  
| 
 2000  | 
 8.4116  | 
 28265  | 
 5788  | 
 1160  | 
 71748  | 
 5420  |  
| 
 2001  | 
 9.6123  | 
 31930  | 
 5793  | 
 1159  | 
 84045  | 
 5126  |  
| 
 2002  | 
 11.5176  | 
 38467.5  | 
 6727  | 
 1219  | 
 101693  | 
 5545  |  
| 
 2003  | 
 13.1578  | 
 46339.3  | 
 8216  | 
 1658  | 
 113697  | 
 8007  |   
  
二、中国沼气建设的类型与作用 
    1、以推广户用沼气池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由于沼气建设变有机废物为宝,可以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沼气建设治理有机废物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和发展生态建设,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沼气建设的推广应用推动农村文明进步,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政府为民办事,具有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等社会经济效益。由于上述综合效益的显现,沼气建设已成为中国政府重视,群众积极参与的农村公益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各级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公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大工程措施。 
2、以处理规模化畜禽场粪污为主兼得沼气能源的“能源环保工程”,即大中型沼气工程,利用厌氧发酵技术不仅就地处理了大量高浓度有机污染源,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或供居民炊事之用。产生的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林、牧、副业开展综合利用,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有些工程建立了畜—沼—种植业联合生产系统,生产终端达到了零排放,展示了能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以处理城镇生活污水为目标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适于大量分散的一定规模的排污治理,以较低的成本达到治理目标,成为中小城镇治理生活污水工程措施的最佳选择。 
  
三、中国沼气建设的体系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沼气建设初步建立了完整的行政、推广和技术、培训、服务成套的产业化体系。 
    1、政府重视引导和支持沼气建设。历届党政领导都亲自视察沼气建设现场,并指示要搞好推广,在历届政府报告中都列有发展沼气的条文。从中央政府部门到各省、市(地)县都设有沼气管理部门和推广机构。从2003年起,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设立了“国债资金农村沼气项目”,一年投入10亿元资金补助支持农村沼气建设,各省、市、县不同程度拨出专项资金支持沼气建设。 
2、技术与培训,重视沼气技术的研究开发,农业部建有专业的“沼气科研所”和“沼气设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在大专院校建有重点实验室。已制订沼气技术国家与行业标准10个,初步建立了沼气标准化体系。在各大区依附农业大学建有培训中心,各省在农业专科学校都设有沼气技术培训中心,劳动部和农业部建有一套沼气技工培训的规章和程序,沼气建设技工必须持证上岗。 
3、沼气设备生产经营企业与基层服务组织 
全国有2000多个企业重视沼气设备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在农村已建有数千个建沼气池专业队,在一些重点地区县、乡、村已建成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于农村建池和指导农民对沼气池的运行管理。 
4、社会团体服务于沼气建设。随着沼气建设的发展,建立了有关的沼气社团组织,“中国沼气学会”已成立二十四年,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沼气专业委员会已成立十三年,多数省市区也都成立了地区性的“沼气学会”或“沼气协会”,作为沼气技术学术团体和沼气企业经济社团,始终配合政府部门服务于沼气建设。 
  
四、中国沼气建设的特色 
     现今中国沼气建设已跳出了为农民缓解炊事用能的单一目标,从农业部实施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发展成为发挥多种效能的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农村奔全面小康的重要工程措施。 
  
  
表四  沼气建设在农村小康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 
 “三生”协调  | 
 领  域  | 
 地  位  | 
 作  用  | 
 机    理  |  
| 
 生  产  |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 
 重要措施之一  |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 
 作为重要纽带,沟通种养业之间养分循环,拉动养殖业发展,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  
| 
 农产品质量安全  | 
 重要措施之一  | 
 农业生产无害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 
 沼渣、沼液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确保安全。  |  
| 
 生  活  | 
 农村生活能源利用  | 
 重要措施之一  | 
 开发优质、清洁能源,改变农民传统生活方式  | 
 人畜粪便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优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薪柴和秸秆。  |  
| 
 农村公共卫生环境  | 
 重要措施之一  | 
 消灭疫病传染源、切断传播渠道  | 
 通过沼气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杀灭人畜粪便中的病菌和虫卵,把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庭院之内。  |  
| 
 生  态  | 
 生态建设  | 
 重要措施之一,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必要配套项目  | 
 减少生物质能消耗,保护植被资源;确保生态建设成果稳得住,不反弹  | 
 通过沼气建设,解决生态建设项目区农民的生活能源短缺问题,保护植被资源,防止山区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退化。  |  
| 
 环境保护  | 
 必要的技术措施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农村面源污染,保护环境  | 
 通过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促进资源化利用。  |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方炎研究员经深入调研,归纳总结了沼气建设在农村小康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列于表四。 
农村沼气建设联结了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环节,涉及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生活能源利用、农村公共环境卫生、农村生态建设、农村环境保护六大领域,这些效能对于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即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经济繁荣、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都是密切相关,因此农村沼气建设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于一体,在农村小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由此,中国沼气建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政府积极引导、政策性支持、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机制。 
     2002年以来,随着国家“小型公益设施补助资金农村能源项目”和“国债资金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农村沼气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是农村沼气建设已从过去的试点示范阶段转入大规模的技术推广和工程建设阶段,2003年农村沼气国债资金10亿元人民币补助农民发展沼气池100万户,涉及到540个县,占全国县级总数的五分之一。2004年农村沼气国债资金10亿元人民币补助农民发展沼气100万户,已于2004年11月下达,各省区的实施工作相继启动。还准备安排一批大中型沼气池工程项目;第二是中央和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资金投入量在各省农业投资中占有较大比重,部分省区占到国家农业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队伍从原来的辅助性地位上升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第三是各级领导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已经成为农村小康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一项战略性措施,成为农村落实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 
      中国沼气建设主管部门在不断加强指导和管理,并认真总结经验,对于各省区发展的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不高、投入以及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发展障碍,正在分析研究,针对新问题,制定新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沼气建设更加健康发展。 
    |